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三畝幸福田

三畝幸福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撰稿:蔡志澤
    勤耕良田,豐富心田,厚植福田!讓每個三田的孩子在多元豐富的食農活動中,耕耘出每一回學習的感動,續而在不斷體驗的栽植中,發現未來的豐富可能性!

五感體驗,食農有趣
    學習不僅是直線式的知識傳遞,更可以透過「接觸、味道、看見、聽到和嗅覺」等五感體驗的感受來獲取。在繽紛有趣的食農教育中,就可透過五感體驗活動,以有意義的引導和多面向的問思等策略,將體驗過程中所得的第一手資訊,慢慢轉化成其個人的學習經驗,以期    在面對未來的類似挑戰時,能以豐富且深刻的背景知識逐步解決問題。
    以農事體驗而言,用雙手及雙腳來感受土地與生命的互動,親手翻土、栽苗、施肥及拔除雜草,踩進濕滑且冰冷的泥濘中彎腰務農,每一個耕耘的動作都是一次次的真實學習。
    在烹飪活動中,不僅帶著孩子們用五感體驗來辨別食材的好壞,更可以在選用食材的過程中去學習營養熱量、從產地到餐桌的低碳環教等議題,甚或到食用當下的食餘多寡、全球食材分配不均等教育議題,慢慢讓孩子們更能夠認識自我健康及關懷社會等面向。

用心共食,食農有心
    食農的範疇甚廣,從農育和食育為礎,不只延展出烹飪、環境及生命等教育面向,更可以在家庭教育有所著墨。
    以家庭共食為例,當孩子們在學校培養了共食的好習慣後,就可以讓孩子們帶著這份對食材及食物的用心回家,帶著家裡其他的成員一起擁有彼此陪伴的時光,從選菜、洗菜到煮菜,從盛裝、端盤到上桌,從分享美味到談談各自工作、學校中的大小事,只是一頓飯的時間,就可讓家庭氛圍在對話中有了溫馨而溫暖的氛圍。

幸福三田,食農有益
    因為感受到學習的幸福,所以當食農走進課程教育後,就能夠產出豐厚的學習成果!
    食農其實一直都在孩子們生活的周遭,只要透過一連串有學習目標的體驗活動後,加入提問、省思與回饋的設計後,便能讓孩子在感動後留下更深刻的學習經驗。

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

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一堂人生哲理課

一堂人生哲理課 | 教會你怎麼讓人生更快樂
通過簡單的方式,就能引申出人生哲理
人生的先後順序!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?
不管人生有沒有夢想有沒有方向,重要的人事物都不會因此改變!

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

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理論之基礎

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缺乏理論基礎?    彰化縣土庫國小黃宏田校長
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,綜合活動領域一直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,滿足了學生的好奇與探索世界的需求,原因是因為綜合活動領域結合探索教育的方式進行,更由於綜合活動領域強調作中學的原則,強調經驗學習及情意學習,理論與理念臚列如下:
一、經驗學習圈(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)
探索教育的實施原則和哲學,乃基於經驗教育的基礎(Gass,1993)。經驗學習計畫的信念,認為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,欲產生學習或行為上的改變,需強調接性的經驗(Dewey,1938)。
改變需要某種形式的的經驗作為其促進的基礎,而經驗學習者因為此種知識的轉換過程,比其他形式的學習更有價值。因此,經驗學習通常要求學習者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,和好奇探究的態度。它通常被定義為結合「從作中學」和「反省思考」(learning by doing and reflection),是一種積極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,要求學習者具自發性的動機,並對學習本身負責(Gass,1993)。
經驗學習圈是探索活動的主要基礎理論架構,也是經驗教育的主要學習模式。不同的學者對經驗學習圈有不同的看法,包括Lewin、 Dewey、Piaget及Kolb等人都曾提出自己的模式。本文中的探索教育經驗學習圈(圖1)的架構,主要是依據Kolb的模式轉化而來。其過程分為四部分,分別為體驗(experiential)、反省(reflecting)、普遍化(generalizing)、應用(applying) (蔡居澤、廖炳煌,2001)。
探索教育此四部分為一循環模式,主要概念是老師透過的活動體驗,讓學生從活動體驗中吸取具體經驗。其次,從經驗中反思體會之後,能將體會的結果普遍化,並應用到真實世界的日常生活中。此一過程,也是Karl Rohnke歸納的經驗整理歷程---What(直接經驗回憶)、So What(經驗的反思與體會與普遍化)、 Now What(應用到日常生活中)(蔡居澤、廖炳煌,2001)。
二、學習轉移理論(Transfer of Learning)
探索活動真正的價值或效能,主要根基於參與活動者,在探索活動中所學習的經驗,能否有效的運用到未來實際生活中,此一效果可稱之為學習轉移(the transfer of learning)(Gass,1993)。探索活動學習轉移理論主要有三種,可用來解釋為何在探索活動中的經驗,可以轉移至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成長,即特定性轉移、非特定性轉移和隱喻性轉移。
(一)特定性轉移(specific transfer):
   當學習者將初始的學習經驗,應用到與其相類似的特定任務中,心理學家推介此一特定現象為特定轉移,它也可以說是習慣的延伸和關聯。
(二)非特定性轉移(non-specific transfer):
   如果學習者並不是以技巧為基礎,而是將原先的認知經驗普遍化為概念,是一種原則和態度的轉移,然後將之運用到另一新的學習環境。當學習者面對生活中的環境時,能將課程中的美好經驗,實際運用在同儕團體中,發展信任的互動關係,建立友善的團體。
(三)隱喻性轉移(metaphoric transfer):
此一轉移同樣也需要學習者將某一情境中的學習體驗,普遍化至另一情境中,但在此一理論中,被轉移的原則並非結構上相同或共通的,而是相似的(similar)、類似的(analogous)、或隱喻的(metaphorical)。決定是否為隱喻性轉移的主要因素,是介於隱喻性情境和真實情境結構相同的程度,如果兩者相似的程度高,那就是彼此互為隱喻性經驗
運用學習轉移理論,幫助學生將上課所學得的感受及經驗,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達成粽活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總目標:培養學生生活實踐的能力。由此可知,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並非是缺乏理論基礎的學習領域,

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

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

Asher Book - Try 

分享自youtube

Try -Asher Book
If I walk would you run
如果我走向你 你會避開我嗎
If I stop would you come
如果我不追著你了 你會回頭找我嗎